人類行為衝擊生態 北極熊面臨存亡危機

加拿大 / 綜合報導

人類行為對大自然的危害超乎想像,科學家在南極洲採集哺乳動物的皮膚樣本並進行檢測,發現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體內有許多人類採礦造成的汞污染殘留。而地球的另一端北極圈內,研究團隊也利用掛在北極熊脖子上的GPS攝影機,透過北極熊視角觀察,發現「極地霸主」北極熊正因為地球暖化難以覓食挨餓,而面臨存亡危機。

藍天白雲海岸,畫面上方還可以看到一個毛茸茸的白色下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熊中心,還有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團隊,在被稱為北極熊之鄉的加拿大曼尼托巴省,讓大家看見「北極熊視角」,美國地質調查局野生動物學家巴加諾說:「我們在瓦普斯克國家公園,共監控20頭北極熊,將具GPS功能的攝影機裝在熊的頸部,同時監測牠們的能量消耗和體重變化。」

北極熊一下凝視海岸線,一下潛入水中獵食,畫面看似可愛又有趣,但這個研究計畫,其實是想要觀察在氣候變遷危機之下,北極熊如何生存,美國地質調查局野生動物學家巴加諾說:「這項研究的主要基礎,是想要評估陸地上的食物,對北極熊帶來的影響,是不是能夠增加牠們在陸上生存的時間,次要目的是希望獲取實際數據,幫助我們預測在未來氣候暖化的環境下,牠們在極地各區域生存的時間長短。」

科學家在沒有海冰的季節,並選在暖化衝擊最明顯的,西哈德遜灣一帶進行監測,希望能得知北極熊在無法獵捕海豹時,如何覓食維持熱量,同時也發現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美國地質調查局野生動物學家巴加諾說:「1980年代北極熊在陸地上的時間,比現在少了大約三個星期,以我們正在該區域,進行觀測的北極熊群體來說,隨著未來氣候暖化狀況持續,推測牠們待在陸地上的時間,可能將來每10年會增加5到10天。」

北極熊在陸地上苦苦搜尋,偶爾只能找到海鳥或馴鹿的屍體,還有一些莓果和海帶,努力覓食所消耗的熱量,根本難以補回來,科學家在三星期觀察期間發現,每頭北極熊平均一天,體重就掉了1公斤,美國地質調查局野生動物學家巴加諾說:「我們經觀察發現,比較年輕尚未成年的北極熊,面臨更高的飢餓風險,因為年齡的關係體型比成年熊小,這導致牠們無法囤積像成年熊的大量脂肪,在生存方面也不如成年熊有經驗,不擅長在有海冰的環境下獵捕海豹。」

除了未成年的北極熊,還沒斷奶的小熊也因為囤積脂肪量較少,而處在高風險之中,研究團隊進行觀測的區域,自1987年至今,北極熊數量已經減少約30%,若地球暖化趨勢持續,北極熊身影在不久的未來,恐怕會徹底消失,然而不只北極熊面臨存亡危機,哥倫比亞科學家摩西卡,也在南極洲觀察大型哺乳動物,發現人類活動,對生態構成重大威脅,馬爾佩洛基金會海洋學家摩西卡說:「這個星球上的海洋,多多少少都因為人為因素,包括人工或工業採礦造成的垃圾傾倒,釋放出重金屬像是汞等元素,經過河流將污染排放到海中。」

摩西卡在南極洲,採集高階掠食者,虎鯨以及海豹的皮膚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馬爾佩洛基金會海洋學家摩西卡說:「透過分析皮膚樣本可以知道,這些南極洲海洋哺乳動物的健康狀況,以及牠們體內可能殘留的汞含量。」西班牙穆西亞大學團隊曾在南極洲喬治王島上的,頰帶企鵝羽毛上發現汞殘留,顯示汞污染不斷向南擴散,已經延伸到南極洲的,傑拉許海峽和利文斯頓島。

馬爾佩洛基金會海洋學家摩西卡說:「汞也可以擴散到環境中,並經由雨水流入海,汞會在海洋食物鏈的各層慢慢累積,然後進入南極洲,或其他生物圈的高階掠食者體內,在這個地方就是海豹和虎鯨。」位在食物鏈頂端的海洋哺乳動物,是最容易受到金屬污染的群體,摩西卡近距離採集樣本,其實很有可能遭海豹攻擊,但這些皮膚樣本,有助於科學家得知,汞的傳播途徑,因此甘冒生命危險,也希望能為南極洲生態的污染問題,找出解決之道。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資深戲劇學者胡耀恆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聽見大海的心跳 「海底星空」珊瑚「生日派對」!
氣候變遷! 墨西哥小鎮海水吞陸地.居民迫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