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歐盟課徵碳進口關稅 無法達到減碳目標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週一(2/26)發表報告指出,歐盟計畫碳排放量高的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不可能大幅減少碳排放,只會傷害發展中國家。

歐盟有鑑於許多製造業都不在歐洲本土,導致歐洲大部分的供應鏈都無法受到歐盟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管理,因此推出「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碳邊境稅」的目的是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確保外國的供應商能跟本土供應商付出同樣的碳成本,即使不適用於ETS或國內的碳稅。

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指出,CBAM將會減少亞洲出口至歐盟,特別是西亞和西南亞國家的出口,印度出口的鋼也可能受到重大衝擊。

不過,碳排放減少一點,馬上就會被亞洲各地持續增加的碳密集產業補上,而分享減碳科技的機制也會更有效率。

亞洲開發銀行資深經濟學家佛斯特-麥克葛里格爾(Neil Foster-McGregor)表示,「在目前,這的確只是相對有限的政策」,「這只有針對進口到歐洲的商品,而且只涵蓋六個部門」。

他指出,「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即使我們在全球更廣泛地進行碳定價,但除非看到生產技術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排放量仍然會增加」。

佛斯特-麥克葛里格爾表示,歐盟到2030年之前,可望透過CBAM獲得140億歐元的收入,應該用於替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發展去碳化製造業。

CBAM的目標之一是激勵非歐盟經濟體自行實施更嚴格的氣候政策,如果出口國家可以證明已經支付碳成本,CBAM就可以減少課徵關稅。

印度已經在討論針對CBAM涵蓋至歐洲的出口商品實施碳出口稅,中國也正在擴大自己的排放交易制度,範圍包括鋼等出口領域。

不過中國和印度都批評歐盟推出CBAM,警告歐盟不要用氣候為藉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