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腸病毒 清熱袪濕解毒透邪

中醫治療腸病毒,藥方採用「清熱袪濕、解毒透邪」原則,緩解不適、縮短療程。(記者葉進耀攝)
中醫治療腸病毒,藥方採用「清熱袪濕、解毒透邪」原則,緩解不適、縮短療程。(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國內腸病毒就診人次達10年來同期新高,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蘇泓文表示,中醫治療腸病毒採用「清熱袪濕、解毒透邪」原則,來緩解不適、縮短療程。

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平時要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盡量少吃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有助免疫力提升,降低感染與傳播風險。

蘇泓文表示,腸病毒為同類RNA病毒的總稱,主要流行於每年3至5月。根據統計5歲以下孩童最易感染腸病毒,死亡率也最高,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之典型特徵。

中醫對於腸病毒有一套除疫驅邪的撇步,蘇泓文說,中醫觀點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範疇。外來的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採用「清熱袪濕、解毒透邪」的治療原則,若初期出現發燒、咽喉紅痛,會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或六一散;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加入蚤休、僵蠶、射干等消腫解毒之品,並可配合外用的吹喉散、西瓜霜,能有效縮短病程;而針對腹部悶脹、胃口不佳、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出現較多,是濕熱薰蒸較重,則可用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氣散、黃連解毒湯,酌加薏仁、茯苓、燈心草、白鮮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

蘇泓文說,預防腸病毒應從居家做起,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提醒孩子多洗手、戴口罩,家長則用漂白水居家消毒,預防效果佳。如有5歲以下的小朋友確診腸病毒,提醒家長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表現,一旦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心跳呼吸急促等徵兆,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