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際】在職場上,善良也是要有策略的!

作者:外商媽媽/Mrs. MAMAA「心」思維

喬伊(化名)是我十幾年前在分公司時帶領的夥伴,目前在另一間外商擔任資深客戶經理。他在看完我的上一篇專欄文章〈13 次轉職,有 10 次由「職涯貴人」引薦!──揭開「機智給予者」的破關三大密技〉之後,和我分享自己的近況:

「之前發生了讓我有點難過的事。我協助一位新人上手,幫助她達標,因為她負責的業務有一部分和我的重疊。但我後來需要她一起幫忙時,她卻拒絕了。我開始陷入自我懷疑,當初我幫她是對的嗎?經過一個多月的心態調整,我最終還是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對的事。」

我問喬伊:「你在意的是你幫了她,但她卻沒有幫你嗎?」

喬伊回答:「對啊,(被拒絕後)我一開始疑惑這位新人講話怎麼這麼直接。看了妳的文章後我反思,我又不是『互利者』,如果是真心想給予,就不用去想對方的回報。」

我接著問他:「她跟你業務重疊的部分,有因為你的幫助而達標嗎?你是耗時耗力地幫她,還是只是舉手之勞?」

喬伊說:「耗費了很多力氣,因為她完全沒有業務與產業的經驗。我們重疊的部分有達標,當然她自己也有努力,我當初也是因為看她很努力,所以更覺得要幫她一把。」

每個人在「給予」的路上,心中都會在某個時刻產生「不知為何而戰」的無力感,尤其在充斥著各種金錢薪酬、權力慾望、職銜名位等誘惑的營利組織要如何遵循心中善念,不讓自己成為總是被吞食的「軟柿」,而是成為閃閃發光的「金飾」呢?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在職場年資不滿 5 年時,開始練習成為「機智給予者」的 3 個建議;此篇我將進一步分析自己在年資 10 年時,歷經一番寒徹骨後的 3 項總結,盼大家能伴著「機智給予力」昂首前進──因為每一個善念的種子,在未來都將長成一棵讓人乘涼的蒼翠大樹。

一、不帶目的,但要有目標;先從洞察「被給予者」的需求開始

每一次給予的初衷,都是不求回報的;若始於心有所求,就等於將自己的心智囚禁在互利的漩渦,甚至有可能捲入與「互利者」和「掠奪者」纏鬥的瘋狗浪裡。

但是,不帶目的地給予,不等於無邊界的奉獻。如同每一個專案都需要界定明確範疇(Scoping)以提高成功率,許多心理學研究也都顯示,若全然關注他人利益而罔顧自身福祉,長期下來會產生倦怠、筋疲力盡與自我懷疑等感覺。

由於我們身處在營利組織,因此在企業內部,除非是舉手之勞,否則在進行任何需要耗費心神的給予行動之前,我都會自問:我所付出的時間與能量,是否能和對方共同朝向「提高商業價值」的目標?

以文章開頭喬伊的故事為例,他耗費很多力氣地給予,協助後輩業績與他重疊的那個部分能達標,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商業目標的達成。至於後輩有沒有要幫喬伊,那是她的選擇,與喬伊無關。我跟喬伊說:「你的選擇,應該不是只有靠她一途吧?」他笑著說:「對,我後來找到其他方法,也獲得主管的認可,甚至有加薪呢!」

當然,不是每個給予,都會在即刻看到「後來」。

多年前在全球總部時,我曾經自以為善意、越過本職加班,只為協助另一個團隊的新人,卻在後來新人出包時,被甩鍋投訴到總部高層。

我收到投訴時,腦袋一片空白。除了震驚、疑惑與憤怒之外,還有一種心臟被高高捧起來,再重重摔下去的碎裂感。後來我透過正規的內部流程,提供完整的文檔紀錄,證明事實的來龍去脈,整齣「戲碼」在 3 個月後才終於落幕。

這起事件隨著時間過去,昇華成淡淡輕輕的「後來」,當時要不是心中光明坦蕩,否則很難聚集強大的爆發力、勇敢起身對抗。我也因此學習到寶貴的一課:作為利人利己的「機智給予者」,在企業中任何需要耗費心神的協助,都要先聆聽「被給予者」的需求;當對方沒有明確提出需要你的協助時,你的主動「給予」可能是一把雙面刃,最終變成吃力不討好的行動,循環不了你的善意。

二、鍛鍊出由內而外的「正向能量」,發展「機智給予者」精神強念

「機智給予者」會互相吸引,產生強而有力的低調聯盟,跨越性別、種族、職位、年資等,在彼此需要的時候,提供強大的協助──而那個互相吸引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當了多年的主管,與全球無數夥伴共事過,我心裡有了自己的答案。我也詢問了上一篇故事裡的前台灣總經理維斯(化名):「當年您在辦公室和我對談之後,決定聘請年輕又經驗尚淺的我,擔任年資需求 10 年以上的策略幕僚職務,是基於什麼考量呢?」

維斯告訴我:「簡單來說,我欣賞妳。年輕、有熱情、夠聰明,更重要的是,妳讓我感受到很多正向的能量,所以我覺得妳經歷尚淺不是什麼大問題,我跟妳可以配合得很好。」

維斯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一年前我被任命為區域計畫的高階贊助主管,在超過 100 名的經理人中,我一眼就看到莉亞(化名),並推舉她成為計畫總負責人,手把手地指導她帶領旗下 6 個大型專案,推動上千名員工的學習與發展計畫。

我看到莉亞的,正是她散發出來的「正向能量」,以及積極進取的態度,因此我知道我們會有超越言語的默契,能相得益彰地配合。莉亞果然也不負期望,出道即巔峰,將該區域的人才發展計畫完美整合,推向嶄新的一頁。

那個互相吸引的力量,其實就是一個人從靈魂散發出的「正向能量」,而這個由內而外的「正向能量」,絕對不是讓自己永遠都處在積極正面的狀態,畢竟這是有違人性、對身心健康有害的。事實上,所謂的「正向能量」是指:能夠即時察覺自己的情緒與能量等級,並且有意識地協助自己「撥亂反正」的心理韌性與耐挫力。

我在前述被甩鍋投訴、後來平反的過程裡,歷經了情緒三溫暖。之後化悲憤為力量,回歸理性,最終透過另一位「職場貴人」的協助,從技術崗再度轉向管理崗。兩年後,我獲得副總裁頒發的全球「最佳領導人獎」,接著因為帶領亞洲團隊高效達標,大幅加速內部資源配置的時間,而獲頒每年僅授予少於千分之一全球員工的「金牌俱樂部」肯定。

我珍惜的並不是物質的獎項,而是能夠透過公司這個平台,和全球有緣相遇的人相伴、行走一段路,成為彼此人生記憶裡一場溫暖的相遇,就像我有幸遇到的許多「機智給予者」,也曾經在我勇敢卻狼狽之時,穩穩地接住我一樣。

三、愛惜自身能量,強大自己說「不」的底氣

喬伊說:「作為一名業務,周遭的同事都說我是異類,背地裡還說我很『假』,因為他們不相信有人會不求回報地給予他人協助。」

我告訴他:「人生這個專案最貴的兩種資源,就是『時間』與『能量』。你有很多選擇,但最差的選項,就是選擇把他們的說法持續放在心上,花你的時間消耗自己的能量,交換他們傳遞給你的負能量。如果把自己的人生以業務銷售角度來思考,這個買賣很虧吧?」

而愛惜自己的能量,也包括適時說「不」。

幾週前,一位過去與我曾短暫同部門的「弱連結」前同事,希望我能幫他了解面試結果。這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我很樂意協助。

後來他又問我,是否能幫他寫推薦信,此時我告訴他:「我不是一個推薦你的好人選,因為我們之前的工作沒有太多交集,所以我無法提供強而有力的事例佐證。如果我是寫膚淺的 GPT 文,對你的求職也沒有幫助。我建議你,可以找前主管或之前密切合作的夥伴幫你寫推薦信。不過,一旦你進入面試流程,我很樂意像這次一樣,幫助你了解進度。」

被說「不」之後,對方不但沒有不悅,反而表示我的看法很有道理,並且感謝我提供的建議與協助。這次經驗更加強化我的信念:出於真心、希望能協助到對方而說出的拒絕,也是有溫度的。

有了說「不」的底氣、愛惜自己的能量,反而能提升你成為更強大的「機智給予者」。

結語

作為一個「機智給予者」,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調節自我能量,有更足夠的意志力,達到自我定義的成功與滿足。

也就是說,得先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持續成為他人的冬日暖陽。當自己誤入濃霧密布的生涯幽谷時,也才不會迷失方向。與此同時,你所召喚的「機智給予者陣線聯盟」,方能準確將橄欖枝拋向你的位置,成為拉你一把的「職涯貴人」。

而當你從幽谷一躍而上之後,請繼續相信善良的力量,成為他人的「貴人」。你若愈善良,就能愈勇敢地做出對的選擇,也就愈能不斷茁壯發展,成為「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的機智給予者。

心量如海,就能擁有如海的福分。夠善良,夠純粹時,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會充滿意義與力量。

──《種福: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新世代律師作家 許峰源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你的善良,要用對力氣:在功利至上的職場,該擁有哪些「機智給予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是否「謙虛到沒自信」?──別把自己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一個小練習

13 次轉職,有 10 次由「職涯貴人」引薦!──揭開「機智給予者」的破關三大密技

作者簡介:

外商媽媽,20 年的國際生涯,遍歷北美洲與亞洲,多元跨界人資、財務、行銷、營運、業務規劃、策略幕僚、顧問諮詢、產能布局、技術支援等領域。在多年的管理職中,領導全球數百名夥伴,以融合戰略目標、商業價值和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榮獲總部「金牌俱樂部」大獎,與全球「最佳領導人獎」的肯定,同時是有 18 年跨國管理經驗的敏捷專案管理師,與專業社群平台 LinkedIn「計畫與專案管理話題人物」。 企業之外是雙寶媽,也是斜槓 7 年的大學講師,外掛《換日線》專欄,盼文字帶給世界更多的智信仁勇義,讓職場工作者身心靈都美麗。